草坪知识

【重磅整理】高中地理知识点易混概念梳理高中

文字:[大][中][小] 手机页面二维码 2022-10-05     浏览次数:    

  在高考地理复习中,有的同学常会对许多内涵和外延较接近的概念没有明确理解,没能区别开来,致使答题时常的现象,为帮助大家在复习时能确切掌握此类概念,现将高中地理中易混概念比较如下:

  天体系统是就天体的运动关系而言的,是指运动着的天体因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所构成的相对独立和层决不同的系统。

  运行于行星际空间的固体块和尘粒称流星体。当它高速冲入地球大气层,与空气分子激烈碰撞而燃烧产生的光迹称为流星现象。降落到地面未能燃烧尽的流星体的“残骸”则称陨星。

  昼夜之分是指由于地球是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而引起地表向日的一半明亮而对应的另一半黑暗的现象。

  昼夜更替是由于地球自转而使地球产生的白昼与黑夜以一个太阳日(24小时)为周期的交替现象。

  昼夜长短是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球公转引起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使除赤道外的各纬度昼夜长短产生周年变化的现象。

  节气是根据天气和物候的演变情况确定的,以太阳在黄道上运行15。为划分标准,一个回归年有24个节气。

  季节是根据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情况确定的,以太阳在黄道上运行90度为划分标准;二者在一定程度上都反映了一年中寒来暑往及物候的变更情况。

  气温递减率表示对流层内气温随高度而逐渐下降的变化率。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

  地温递增率表示常温层以下一定深度内,地温随深度逐渐增高的变化率。平均每深100米,温度增高3℃。

  太阳辐射强度是一个物理变量,指每平方厘米的地球表面每分钟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其大小随纬度、太阳高度和时间而变。

  太阳常数是一个物理常量,指在日地平均距离条件下,地球大气上界太阳高度角为90°时的太阳辐射强度。其数值为8.16焦/厘米·分。

  海陆风是由海陆之间的气压日变化而引起的,仅出现在滨海地区,是一日之内风向转变的现象。

  季风是由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所导致的海陆之间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或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而季风是一种大范围内的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的风系。

  但有季风的地区不一定就形成季风气候,只有在海陆对比显著、风向变化明显的热带、副热带和温带大陆东岸的季风区分布的才是季风气候。

  气象是表明大气特征的物理状态和物理现象的总称。包括气压、气温、温度、风、云、降水等要素。

  天气是指短时期某地义气中的气象变化情况。它是由各种气象要素综合表述的大气物理状况。

  气候则是指一地区多年现察所得到的概括性气象情况。天气是多变的,而气候则较为稳定。

  广义的水资源是指地球表层可供人类利用的水,狭义的水资源则是能为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

  水利资源指能被人类控制或基本控告的应用于灌溉、给水、发电、航运、养殖等方面的用水。近年来常以“水资源”一词替代、包容“水利资源”。

  水力资源属于水利资源的范畴通常指天然河流或湖泊、波浪、洋流所蕴藏的动能资源。

  岩石圈则从软流层以上直到地表。三者的关系可表示为:岩石圈=地壳十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

  矿物是形成矿产和矿床的物质基础,矿物不等于矿产,只有当有用矿物富集起来达到基农业利用要求时才为矿产。有矿产不一定就叫矿床,只有矿产的富集地段才称为矿床。矿产是岩石形成过程中形成的,矿床在一定地质作用下才能形成。

  地质作用是指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壳表面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地壳运动仅是内力作用的重要表现形式,而地壳中的各种地质构造基本上都是地壳运动的结果。

  断层是岩石在断裂变形阶段产生的,只有当岩石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移动时,才能称断层。形成断层,岩石必定断裂,但岩石产生断裂,未必一定形成断层,关键在于是否沿断裂面有明显的位移。

  印度板块从属于印度洋板块,是它的一个子板块,为小板块,由陆壳组成,属大陆板块。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印度板块(而非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两个大陆板块相碰撞形成的。

  风化和侵蚀都是对岩石的破坏作用。但风化作用相对侵蚀作用来说是在静态下比较缓慢地进行的,短时间内不易被人们觉察,而侵蚀是在较为明显的动力作用下进行的,易于察觉。

  生物群落是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种群的聚合体。其中的各种生物由于彼此间相互影响、紧密联系并与其生存环境进行着连续的能量和物质交换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即生态系统。二者关系可简单表示为: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十生存环境。

  热带雨林分布在终年湿热的赤道地区,由高大茂密、常绿的乔木为主组成的植物群落。

  热带季雨林不连续分布在热带雨林外围干湿季乔交替的热带季风气候地区,由旱季落叶的乔木为主组成的植物群。

  土壤是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物的疏松表层。土地比土壤内涵丰富,除土壤外,土地还包括尚未形成土壤的岩石和岩石风化物。因此,土地是一个广泛的概念。而土地资源是对人类利用而言的,指人类在目前和预见到的将来能开发利用的各种类型的土地。它既具有土地的自然属性,又具有土地的社会属性。

  森林覆盖率是指森林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面积的占有情况。

  林木蓄积量则指森林面积上生长着的林木的材积总量,是测定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资源总规模和水平的重要指标。

  草原指生长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旱生、半旱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的植被。

  二次能源是经过人为加工转换后得到的另尸种形式的能源,不属于自然资源如沼气与人二沼气;煤与煤气、天然气与液化气、核能与核电等都是一次能源与二次能源的关系。

  农业是利用动植物的生长繁殖,通过人工培养和养殖,来获得农产品的一个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其中大农业是指广义的农业概念,主要包括农、林、牧、副、渔各业。而小农业是指狭义的农业概念,专指种植业。

  耕作制度是指农作物的栽培方式(熟制、布局等)及与之相配套的农技措施的总称。

  垦殖指数则是一国或地区已开垦种植的耕地面积与其土地总面积的比例,三者在一定程度上分别及映出某地农业生产 力水平、耕地重复利用和开发的程度。

  工业布局除含有“分布”的含义之外,还有把工业生产合理地安排在某地的意思。

  前者是未改变定居地的人口移动。如民工流动、旅游和度假等。后者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在地区之间作永久或半永久的居住地的变动。二者的区别表现在是否有较长时间变动居住地。

  领土和国土都是从国家主权的角度指一国主权管辖的也域空间。但领土是国家享有完全排他性主权的部分。

  国土除领土外,还包括国家享有管理和使用权利但不具有绝对占有权的海洋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等部分。

  国土资源指一个国家主权管辖范围内的一切资源的总和。广义的国土资源是指国家的全部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人口资源和社会经济贷源。

  热岛效应是指城市由于人口集中,工业、交通、居民生活等放出大量的人为热而使城市的气温高于郊区的现象。

  两者都是人类活动对气候影响的结果,但影响的地域空间不同,热岛效应只局限城市,而温室效应具有全球性的特征。

  由于空气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大气环流是指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主要由低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和季风环流组成。

  两者所参照的空间区域不同,热力环境往往指小区域内的大气运动,如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等。

  寒潮是指在特定的环流形势下发生的一种大范围剧烈降温现象,是一种气象灾害。中国气象局规定寒潮天气标准:当冷空气过境后,凡气温在24小时内下降10°C以上,且其最低气温又在5℃以下的,称之为寒潮。

  低压中心、高压中心是指气压的分布状况;而气旋与反气旋分别是低气压与高气压分布区域的气流运动状况。

  低压中心因气流由四周向中心辐合而形成气旋,中心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高压中心因气流由中心向四周辐散而形成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天气晴朗。

  均是热带低压(气旋)强烈发展而形成的灾害性天气。因所处海域不同而名称各异,分布于西北太平洋上的称为台风,分布于印度洋和大西洋的称为飓风。

  取决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太阳直射点以北的地区正午日影朝向正北,以南的地区朝向正南(极点除外,极夜地区正午无日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1)回归线以外的地区(极点除外):北回归线以北地区,一年中正午日影都朝向正北。南回归线以南地区,一年中正午日影都朝向正南。

  (2)回归线之间的地区:①太阳直射地区,正午日影缩为零(或正午日影与物体重合);②赤道上一年中正午日影大约半年朝向正北,半年朝向正南;③赤道到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正午日影朝向正北的时间多于朝向正南的时间;赤道到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正午日影朝向正北的时间少于朝向正南的时间。

  (3)极点:北极点极昼期正午日影都朝向正南,南极点极昼期正午日影都朝向正北。

  (1)太阳直射北半球时:无论南北半球,日出时的影子都朝向西南方,日落时的影子都朝向东南方。

  (2)太阳直射南半球时:无论南北半球,日出时的影子都朝向西北方,日落时的影子都朝向东北方。

  (3)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各地日出时的影子都朝向正西方,日落时的影子都朝向正东方。

  若日出时物体的影子朝向西南方,日落时物体的影子朝向东南方,则说明太阳直射北半球;若日出时物体的影子朝向西北方,日落时物体的影子朝向东北方,则说明太阳直射南半球;若日出时物体的影子朝向正西方,日落时物体的影子朝向正东方,则说明太阳直射赤道。

  (1)一年中在有白昼的时期,正午日影始终朝向正北方,则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北极点除外)或南极点。

  (2)一年中在有白昼的时期,正午日影始终朝向正南方,则该地位于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南极点除外)或北极点。

  (3)一年中正午日影一段时间朝向正南方,一段时间朝向正北方,则该地在南北回归线

  期的地区正午日影达全年最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达全年最短;12月22日北半球有白昼期的地区正午日影达全年最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达全年最短;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太阳直射时,正午日影缩为零(或正午日影与物体重合),达全年最短。2应用意义

  2. 据一年中正午日影长短情况,推测观测点所在半球、季节等。(1)6月22日

  全年最短,该地在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为夏季。(2)12月22日正午日影达全年最长,该地在北半球,为冬季

  全年最短,该地在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为夏季。(3)非二至日正午日影缩为零(或日影与物体重合),该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太阳直射该地

  (4)正午日影达全年最长,则该地处于冬季,且该日为该地所在半球的冬至节气

  全年最短(不为零),则该地处于夏季,且该日为该地所在半球的夏至节气。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物体总会有自己的影子(除太阳直射的情况),影子的朝向与太阳方位相关。同一时间在不同纬度地区,太阳方位是不同的;同一纬度地区在不同时间,太阳方位也是不一样的。因而影子的朝向存在日变化和季节变化。

  在赤道地区,一年四季太阳都是垂直升起而又垂直落下,且太阳升落方位的纬度就是太阳直射的纬度。赤道日出方位

  在赤道至出现极昼极夜的纬度地区,纬度越高,太阳升落的方位偏移正东的角度越大。北回归线日出方位

  在开始出现极昼的地区,太阳升落方位为正北,即东偏北90°。北极圈日出方位

  在极昼期间,北极点上,由于太阳周日视平圈始终平行于地平圈,在一天中太阳高度没有变化,始终等于该日直射点的纬度,太阳只有方位变化而无升落,因而不存在升落方位问题。在春分秋分日,极点昼夜平分,此时太阳高度为0°,刚好没入地平圈。北极点

  春分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不同地区日出、日落的方位都是正东升、正西落(除南极点),并且随纬度的升高太阳视平圈与地平圈所成二面角由90°变为0°。即太阳高度由90°减为0°春分秋分日出方位

  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夜,赤道地区太阳从正东偏北23°26′垂直升起,从正西偏23°26′垂直落下。纬度越高,偏移正东向北的角度越大,极夜时刚好日出日落方位收缩为一点,位于正北方。夏至日日出方位

  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昼,赤道地区太阳从正东偏南23°26′垂直升起,从正西偏南23°26′垂直落下。纬度越高,日出偏移正东向南的角度和日落偏移正西向南的角度越大,到极圈时刚好日出日落位于正南方。冬至日日出方位

  辽宁大连一男子与朋友在海鲜大排挡吃饭,结账时发现账单不对劲,讨要说法还遭呛

  突发!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涨450点,一周累计大涨2100点,发生了什么?未来怎么走?

  苹果 iPhone 的 iOS 16 自定义锁屏限制数量为 200 个

  华硕发布新一代AMD B650 / B650E系列主板,支持锐龙7000处理器

返回上一步
打印此页
站内信联系
浏览手机站